只是,对经典老电影的一点粗浅了解,也足以让我知道长春电影制片厂,足以牵引着我穿越时空,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走进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清晨,走进长影,首先看见的便是长影旧址前的毛主席挥手像。庄严的塑像被幽默的长春人形象的解读为“在长春打车,起步价只要5块钱”。
来得太早,博物馆还没开门,也好,可以在外围逛逛,寻找时间在长影留下的印记。走进院子里,一束光影正好打在红墙上,照射在一座有着时代感的雕像身上,似乎瞬间,就感受到这个老电影厂的沧桑。
长影,这是伴随着太多经典老电影而存在的名字,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的“七个第一”,第一部纪录片、第一部木偶片、第一部科教片、第一部动画片、第一部短故事片、第一部长故事片、第一部译制片。
长影旧址博物馆的前身是1937年伪满时期建立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包括一座办公楼、六座摄影棚、一座录音室、一座洗印间及大道具厂等附属建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第一代电影人在“满映”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随着内战爆发,1946年东影公司从长春迁往鹤岗,并改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解放后,东北电影制片厂于1949年迁回长春,正式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走进博物馆内部,在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份份视频资料、一件件实物道具所构造的光影记忆里,探寻长影的前世今生。纵然只是对老电影一知半解,也能很自然的就静下心来放慢脚步细细探究。
在电影艺术馆,很多经典作品,都以自己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里。回响着熟悉旋律的《刘三姐》;哨站模样的《冰山上的来客》;展出皇上皇后道具服装的《两宫皇太后》;可以指挥开炮的《甲午风云》……
当然,在这个承载着新中国电影史的昏暗空间里,所看到的,也不仅仅是曾经听说过名字、甚至还能哼上几句歌、记起来几个名字的经典老电影,更是电影背后的故事,电影一步步的发展。
在电影大历史之外,也能够看到一些电影人的小历史。看到了电影的家族传承,才知道,现今活跃的一些电影导演的父辈,也在电影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也看到了现今已是艺术家辈的电影演员曾经的青春模样,青涩,但专注。
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长影旧址博物馆并没有倚老卖老,并不只是展出历史,展出情怀,并不只是专门对老一代电影迷诉说;它以一种新型的方式存在,尽自己所能,变换着模样,让我们这些并没有太多老电影记忆的年轻人,也能够很容易的走进。
在展区,以视频的形式各自讲述着不同的内容;在观影室,可以按年代选择长影不同年代出品的影片现场观看。
在全面了解长影历史,看完一部部经典电影,正有些消化不了之时,就来到了摄影棚展区,探秘电影传统生产工艺流程和电影拍摄的奥秘。可以看到曾经出现在很多经典电影里的道具;观看录音、配音、译制等电影后期制作的场景;还可以当一回演员,参与现场拟音、配音表演。
长影老厂区以一种新的方式鲜活的存在,在博物馆半日,光影间,以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全面的了解了长影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承;熟悉的旋律与画面,也激起我对经典老电影探究的兴趣。
作者简介:觉非行记,携程头条游记作者,乐途专栏作家,旅游体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