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财经 > 正文
王兴:多元化的公司牛逼!现实:牛逼多元化公司都回归垂直
来源: 微山信息港 发布于:2017-06-29 15:31:39

日前,一向语出惊人的王兴在接受采访时说,太多思考边界和终局是错误的,所有人都要接受竞合才是新常态。在互联网圈,他把腾讯当朋友,也回应了与阿里的糟糕关系,称“如果他们各方面做得更有底线一些,我会更尊敬他们”。而他关于企业专注与多元化的观点,也激起了一番行业讨论。

企业应该走垂直化还是多元化的道路?王兴与他的同行们显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梳理过往半个世纪的国内外企业发展史,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寰宇之内,企业从多元化向专注化回归的过程。历史不能证明未来,但它与现实已经为未来做了注脚。

多元化经营被证明为“价值泡沫”

的确,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多元化的经营战略,是国外企业集团壮大的典型方式。

当时,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社会需求不足,大量企业原有的主营业务进入增长瓶颈期,于是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在这次兼并浪潮中,跨行业、跨领域兼并成为常态。据统计,1970年美国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中,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占94%。

在东亚,战后的日本内需强劲,经济增速飞快,但国内风险资本不发达,市场狭小,且受内向文化的影响,导致日本逐渐形成了高垂直整合度、高行业跨度、高国内市场依赖度的产业模式。

分散风险、追求企业规模扩张,是多数企业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原因。然而,大量的实践表明,多元化经营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许多通过混合兼并而进入到非相关领域的企业,因为对这些行业不熟悉而出现效益下降。

据统计,1968—1974年间,美国进行混合兼并最积极的11家混合联合公司的股票价格平均下降了66.9%。美国的其他一些统计数据也表明,60年代盛行的跨行业兼并和其后的多元化经营是一种“价值泡沫”,并不成功。

2013年罗兰贝格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之前的7年,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多元化并没有为企业带来什么优势。对比显示,销售表现不好的企业在单一产业企业和产业多元化的企业类型中占比几乎一样,而单一产业企业则有更大比例表现出高销售增长(10%以上)。

同时,产业集中的企业在上一轮的金融危机期间中有更好的风险抵抗力:31%的产业集中程度高的公司在2008年到2009年仍然实现了正增长,而只有24%的产业多元化公司做到了这一点。这些产业集中程度高的公司在其后的复苏中也表现出更强劲的势头,25%在2009年至2011年实现了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而仅15%的多元化企业实现了这一点。

回归专业化,聚焦主品牌竞争

进入90年代,那些盲目多元化的企业逐渐开始纠偏,兴起一股“瘦身潮”,通过拆分、重组,将不相关的业务部门出卖,或变成独立的公司,缩小企业经营范围,使经营业务专业化。

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企业的经营领域平均涉及4.37个行业,而到90年代,每个企业只涉及1.12个行业。

耳熟能详的如“百事可乐”,在70年代曾实行“经营业务多样化”战略,兼并了大量快餐连锁店。但由于全球快餐业竞争激烈,“百事”众多快餐店经营状况不理想,还占用了大量资金,从而影响到饮料产品及市场的开发,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市场不断缩小。为扭转局势,“百事”剥离了快餐业务,专营“百事”饮料。同样,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为摆脱困境,将每年有5000万美元收益的坦克工厂忍痛割爱,专营汽车产品,以增强实力,同其他汽车公司进行竞争。

在多元化原则的指导下,涉足行业从消费电子产品到核能热能反应堆的日本日立集团,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亏损接近90亿美元,到了崩溃的边缘。从2010年开始,在新任CEO中西宏明的领导下,日立集团坚定地推行结构改革,裁减所有实质上已经很危急的产业模块以及与基础设施建设不相关的项目。到2012年3月时,日立集团转危为安,已收获将近40亿美元的利润。

当下最伟大的公司,都是面目专注的

国内企业,其实也走过了这样一段路。

海尔的张瑞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率先实施多元化扩张,1991年进入空调、冷柜行业,1993年海尔洗衣机面世,至今海尔最成功的多元化业务仍然是其最早做的这几种产品。其他如彩电、电脑、手机、小家电等乏善可陈,海尔电风扇更是遭遇滑铁卢而退出国内市场,海尔微波炉也停止了生产,海尔药业在挣扎多年后终于被出售。

差不多同时期的史玉柱的巨人集团,从卖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到后来盲目多元化——房地产、计算机、生物工程三头并进,最终导致资金链崩塌,“巨人”倒下。

再看当下,但凡活得尚可的多元化企业,无一不是基于行业的相关程度而进行布局的,跨界太猛、冠以“生态化反”的乐视,后果如何,相信有目共睹。

而进入了太多的业务领域,树立了太多敌人的美团点评,一再被舆论界与乐视并称,并不算一个良好的信号。

过去数十年的企业发展史,已经证明了专业化到多元化再到专业化的发展理路。时下市值最高的几家伟大的公司,也都是行业内专业化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像专注于电子数码的苹果公司、专注于网络社交的Facebook等。哪怕强如谷歌,有那么点多元化的样子,也经历了拆分子业务版块,组成Alphabet的过程。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它的市场比美国还大,产业细分程度会超过美国。借助活跃的风险资本,各行各业仍需要大量的创新,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全球化的广阔市场的竞争。也因此,中国企业更应考虑专业化,而不是多元化。

诚如定位论大师里斯和特劳特指出的:定位是消费者的定位,而不是企业的定位。对顾客而言,品牌的真正价值也在于它代表一个品类,能最大化减少顾客的选择成本。

而只有专业化的品牌才能最为出色地代表一个品类。比如格力代表空调,滴滴代表网约车,携程代表酒旅。未来的美团点评,会甘愿做一个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做不精,一个面目模糊的品牌吗?要知道,在成王败寇的商业世界,朦胧其实一点也不“美”。

来源:微山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