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财经 > 正文
饿了么八岁:一万五千员工等不来的春天
来源: 91资讯 发布于:2017-03-24 18:13:41

三月底的中国,春天气息浓郁,万物生机勃勃,对于互联网江湖而言,众多企业跃马扬鞭,加紧扩张。但其中有一个意外,就是创办近8年的老牌企业饿了么。

刚刚过去的冬天,对于饿了么和刚离职的林楚都分外漫长,他之前被饿了么双倍工资从竞争对手挖过去的,但是工作了3个月,因管理混乱、内斗严重,他就毅然离职了。即便春季到来,寒意仍笼罩着在饿了么公司上下。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靴子落地的声音。

那只靴子,就是饿了么和其一万五千员工的前途去向。

创办已近8年的饿了么,正处于生死的抉择点。从市场份额来看,饿了么处于尴尬的老二位置,前有重压后有追兵,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而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外卖行业的本身特性,决定了饿了么需疯狂烧钱,难于盈利,在资本越发精明的今日,饿了么很难寻觅到接盘侠。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4月,阿里投资饿了么12.5亿美元,而今看来,这笔投资更像阿里的“非理性投资”,直接导致饿了么的估值虚高,超过市场预估市值的两倍以上,众多投资机构因此望而却步,不愿再趟浑水。

阿里的12.5亿美元,成为饿了么回光返照前最后一剂猛药。今年年初,饿了么宣称将补贴“从之前的6%提高到15%”,业内预计,仅此举,饿了么就将疯狂烧掉超500亿,再参照饿了么过往的烧钱风格,其离资金紧缺的窘境已然不远。资本寒风呼啸,即将吹走屋顶上最后的茅草。

如果说外部的大环境,让饿了么仍处寒冬之中,其公司内部的实际情况,则更令人心忧。近年来,饿了么屡次上演离职潮。离开饿了么的高管在社交媒体披露的情况,读来满是狼藉:内部管理混乱,企业缺乏文化认同感,高管派系林立,理念从未统一,底层员工只重眼前利益,无人为公司长远发展做考虑……

饿了么离职员工撰写的《我为什么离开饿了么?》中透露,如今“饿了么”的管理已经失控,KPI指标混乱,高层朝令夕改,BD疲于奔命,而且因各类考核制度杂乱且不合理,经常被莫名扣款。

饿了么离职员工透露,为了更好绩效,饿了么商家入驻门槛被刻意放低,由此滋生出大量无证经营的“黑餐厅”,而高层设置的高难KPI,让各地不得不拼命刷新店。因此,平台出现诸多“僵尸店”“幽灵店”。

寒意其实已笼罩多年。一位2014年就加入饿了么的老员工在媒体上披露,自2015年陈强离职后,饿了么整体画风突变,不再追求市场良性发展,不再追求对商家高品质服务,一切以生产“漂亮数据”为基准。

在这样的氛围下,基层领导教唆一线BD胡乱提价,做活动提高虚假交易额,又或者追加餐盒费,填充交易额数据,并且暗示一店多开,以完成新增交易额餐厅任务。荒唐的指令自上而下传递,而当年抱着“一起拼”梦想加入饿了么的老员工们,皆心生去意。

有老员工在无秘中写道,“我常常在想,饿了么究竟为什么变成如今的模样,究竟是饿了么变了,还是我自己变了,亦或大家都变了?”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饿了么引进了众多专业人才进入管理团队。这些人才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有极强专业背景,不乏来自麦肯锡、阿里巴巴、优酷土豆等大公司的高层。在此之前,作为大学生创业公司,饿了么的高管团队多来自于张旭豪的母校上海交大。两个团队的理念之争,也造成了饿了么战略上的左右摇摆与迷茫。

更为荒唐的是,饿了么CEO张旭豪在公开场合称,公司内部设有一个“老人院”。对于一个尚未上市的创业公司,早早设置由创业遗老们构成的老人院,足见其暮气沉沉。

遗老们最严重的问题,则出现在以张旭豪为代表的创始人团队身上。创始人是一家公司的掌舵者,也理应是一家公司的灵魂人物。然而,投行人士披露的饿了么融资文件显示,包括张旭豪在内的饿了么初创团队,在多轮稀释之后,所占股份已微乎其微,张旭豪早已失去对饿了么的决定权。

一家失去灵魂的创业公司,行走在烧钱无度难于盈利的歧路,等待着最后的结局:被阿里吞并收购泯然众人。

这是创业者不愿看到的结局,更是那些被高薪挖角的中高层不愿看到的结局,创业者或可以说套现财务自由,而对于可能失业失去高薪的年轻人,确实是等不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