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刚过,握紧拳头的互联网行业都捏了一把汗,尤其是创业公司,不怕无事生非,最怕问心有愧,而3·15,不仅成为揭露企业面向市场问题的一把利剑,也成为员工评判一家企业价值观的标尺。当所在企业被“点名”后,其员工忠诚度会受到影响,“饿了么”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企业之一。在去年“饿了么”上榜后,在知乎、无秘等平台上,出现了很多“饿了么”员工吐槽公司制度朝令夕改、管理混乱的言论。近日,一篇《我为什么离开饿了么?》的“干货”吐槽文更是刷遍朋友圈,引起不少互联网从业者的围观。
考核制度畸形:基层员工叫苦不迭
《我为什么离开饿了么?》一文作者透露,如今“饿了么”的管理已经失控。例如去年的“冬季战役”,公司频繁调整KPI制度。在新的考核制度中,GMV占KPI的30%,新增占20%,出单率30%,物流数据20%。但对于BD来说完成这些指标的80%才算合格,绩效还得根据完成合格比率打折扣。“实际上这些指标能完成70%就不错了”。而匿名社交网站“无秘”上,饿了么的员工也屡次吐槽公司考核制度不符合实际,经常被莫名扣款。
无秘上,员工吐槽“饿了么”考核制度
据了解,数位曾供职于饿了么的一线员工均表示,内部考核机制每个月都会变化且强制执行,“跟翻书一样,一个月一变。一切以市场份额为重,只要能帮助到公司开拓市场就是最重要的,其余可以不考虑。”
员工透露,为了更好的绩效,必须狂上新增。在直接与薪资挂钩的推广任务下,商家的入驻资质等门槛被刻意放低,由此滋生出大量无证经营的“黑餐厅”,越来越难达到的KPI让人不得不多刷新店。因此,平台上了很多“僵尸店”“幽灵店”,尤其是饮料店、甜品店,其实完全不出订单,大家就抱着能多赚一点是一点的心态去上单。
饿了么BD开店乱象
企业对于利益和业绩的追求无可厚非,但盲目的制定KPI,其结果便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合理机制可以激励员工前进,但过度压榨就会导致公司内部出现畸形。饿了么如此内部考核方式,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快速将流量和商户数量提升,但长久看下来,媒体不断揭露其黑幕,用户投诉量与日俱增,这实际上都在伤害着平台自身。内部员工在高压之下,出现的反常和“不善良”举动,会陆续传递到最终买单的消费者体验中,丢失了客户的信任。
管理混乱:滋生腐败温床
据多位内部员工透露,营长以上级别倡导赚钱,回扣严重,有的领导还敢把公司物料拿出去私自买卖,甚至纵容下属刷单、上僵尸店。有公司里面上级对待下级的态度又都是只准执行,不许提问,一言不合就劝下属辞职。
无秘截图
据内部员工透露,饿了么曾向商家推 “星火计划”,商家可以选择自愿上线,上线收取5%的佣金。参与“星火计划”的商家能拿到好的排名和位置,没有参与的商家则根本不会被消费者看到。很多BD拿“星火计划”威胁商家直接下线,“吃回扣”成了尽人皆知的秘密。而一线BD之所以有胆子这么做也是因为领导逼着签星火商家,而有的商家没有闲钱上星火,有时候也会给BD几百块的回扣当“保护费”,总之威逼利诱都是有钱赚的。
而由于公司缺乏严格的晋升制度,一线市场人员的晋升基本靠“搞关系”。知乎匿名网友透露,自己入职两年来就因为不会搞关系,不懂怎么哄老大开心,工资、职位基本没变化。“身边会来事的同事和营长、团长搞搞关系,请他们出去洗脚按摩,称兄道弟,升职的不在少数。有时候团长自己晋升了,也只会带自己关系好的那几个人升职涨工资。”
暴力式管理:氛围浮躁自上而下?
总体而言,饿了么的创始团队以及高管都是年轻的队伍。年轻有年轻的优势,有干劲,有活力,富有创新精神。饿了么确实也在一群年轻人的带领下急速发展。但是从饿了么高管的言行来看,却也暴露出高管团队的一丝浮躁。早在2014年,饿了么创始人康嘉就曾公然煽动员工殴打竞争对手员工,表示:“你要是打人了我们包你没事”。而2016年末饿了么CEO张旭豪也曾被曝出打人事件。
据员工爆料,在公司内部高层的言行也让人比较寒心。大老板谈到一线BD团队时曾说“业务部门比较贱,你需要用鞭子抽”,让基层员工觉得丝毫没有被尊重。
据一位2014年加入饿了么的老员工介绍,2015年陈强离职后,公司的整个画风就开始变了,已经不再追求市场的良性发展,也不再追求对商家的服务。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追求数据。基层领导教唆一线BD提高产品价格,用合理的美食活动提高虚假交易额,又或者追加餐盒费,填充交易额数据,并且暗示一店多开可以很好的完成新增交易额餐厅任务。盲目追求市占以及数据已经从高层蔓延至一线,而浮躁的氛围已经让很多愿意和饿了么“一起拼”的员工心生退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保持较快的增速是活下去的第一要务。一部分管理上的问题可能会被快速的发展掩盖,但一部分问题终将会慢慢浮现。“攘外必先安内”,如果不能在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必然难得人心。在狂飙突进的同时,饿了么似乎该有所反思,停一停了。